?
投資 干貨 消費 評論 學院 滾動
風投 科技 創(chuàng)業(yè) 業(yè)內(nèi) 要聞
民盟中央建議:改革高校長聘制,“非升即走”過渡成“非升即轉”:環(huán)球視訊
發(fā)布日期: 2023-03-02 22:36:44 來源: 澎湃新聞

據(jù)微信公眾號“中國民主同盟”日前發(fā)布的消息,民盟中央擬向全國政協(xié)提交《關于進一步加強我國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提案》。

在這份提案中,民盟中央指出,我國高校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,但同時,高校教師隊伍建設還存在一些具體問題亟待優(yōu)化:

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
一是高校師資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。師資學歷結構不匹配。雙一流高校師資學歷普遍較高,但職稱結構不合理,高級職稱沒有結構性優(yōu)勢,有數(shù)據(jù)顯示,2020年我國高校正高級職稱僅占14%。學緣結構單一、本土、低層次,部分高校吸納較多本地畢業(yè)生,不利于拓展學術視野。年齡結構塔尖老齡化、塔基年輕化,據(jù)統(tǒng)計,研究型大學青年教師占比為38%,普通大學青年教師占比達60%。

二是高校師資聘任、管理與評價方式降低績效。預聘—長聘制易引發(fā)青年教師急功近利行為,“短平快”的科研造成“量多質薄”。教師缺少管理決策權,學術研究常受到行政力量干預,教師群體自主管理空間過小。評價機制導致“重研輕教”現(xiàn)象改善有限,不少高校的評價依舊重視成果數(shù)量而忽視教學成果。

三是利益分配下的資源傾斜阻礙了教師職業(yè)發(fā)展?!皩W術山頭”獲得大量資源,造成資源分配的“馬太效應”,許多教師沒有足夠學術資源,影響職業(yè)發(fā)展?!叭瞬琶弊印备纳朴邢?,本土教師發(fā)展受阻,擁有“海外杰青”等帽子的教師資源、薪酬等都比本土教師豐富。

四是青年教師隊伍社會實踐參與不足。精英化學術教育輕視實踐教育,許多教師沒有實踐背景,導致人才培養(yǎng)與國家戰(zhàn)略錯位??蒲谐晒鞍b精美,不接地氣”,調研報告等實踐成果在社會服務、成果落地上作用不夠。社會實踐并不是考核的重要指標之一,致使教師參與社會實踐的意識和動力不足。

對此,民盟中央從4方面給出了建議,包括建立師資交互式和共享化機制,促進不同年齡教師在大學之間的流動;將“非升即走”緩慢過渡成“非升即轉”的人性化轉崗機制;資源分配以能力而不以職務、帽子、關系為標準等。

具體而言:一是優(yōu)化高校師資結構,構建合理的學歷、職稱、學緣、年齡金字塔。把博士學歷作為招聘教師崗的最低要求,同時拓寬已有非博士學歷教師進修渠道,中西部和地方高校在加大財政支持的同時適當降低科研要求。在教師職稱評定上留出靈活空間,以“評審制”代替“定額制”,分崗分類制定職稱評定要求,考慮多渠道破格評審條件。避免本校博士畢業(yè)生“近親繁殖”,努力吸引國際化師資作為學科帶頭人,豐富研究團隊的學緣結構。建立師資交互式和共享化機制,促進不同年齡教師在大學之間的流動,不同地域間的高校以“流動學者”“虛擬教師”的形式鼓勵師資交互和共享。

二是改革長期聘任制中的不合理因素,在評價和管理上給予教師自主空間。增加教學任務在績效管理中的比重,拓寬學術研究的概念范圍,制定科學的工作轉換模型,將教學工作量和人才培養(yǎng)成效以一定權重轉換成學術研究量??紤]高校教師的實際工作成效,將“非升即走”緩慢過渡成“非升即轉”的人性化轉崗機制。遵循“能不干預就不干預”的原則,減少行政對學術場域的干預,給予教師更多的自主管理權,簡化高校行政機構。

三是以提高資源分配合理性為目標,健全教師職業(yè)發(fā)展和薪酬保障機制。資源分配以能力而不以職務、帽子、關系為標準,為青年教師提供學術講座、國家項目、出國交流、學術會議等機會。制定人性化的薪酬保障機制,處理好事業(yè)吸引和待遇保障、惠及普遍和獎勵優(yōu)秀的關系,對于特別優(yōu)秀的人才“專人專議”,探索建立年薪制。

四是政府、企業(yè)、高校合力推動教師社會實踐參與度。政府從立法和政策上鼓勵教師參與社會實踐,建立健全政府主導、行業(yè)指導、企業(yè)參與的高等教育辦學體制,以榮譽職位、兼職薪資等方式引導雙向流動。企業(yè)主動尋求與高校合作,與高校建立產(chǎn)學研究基地,以項目式研究為依托,搭建理論成果與實踐技術展示平臺,推動產(chǎn)學融合。高校以人事制度和評價制度改革為核心,鼓勵更多教師積極參與社會服務,人事制度變革實現(xiàn)政事分離、擴大高校人事自主權、弱化編制管理。

關鍵詞: 民盟中央
24小時熱點 精彩推薦
資訊新聞
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