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
投資 干貨 消費 評論 學院 滾動
風投 科技 創(chuàng)業(yè) 業(yè)內(nèi) 要聞
暴風雨中,沒有人是孤島 | 新京報專欄
發(fā)布日期: 2023-08-05 20:39:28 來源: 騰訊網(wǎng)

災難每每讓人心痛,也每每考驗人性、磨礪意志、擦亮品性。

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
▲2023年7月31日,北京市消防救援支隊在房山區(qū)開展救援。圖為消防隊員懷抱老人離開積水區(qū)。圖/房山消防

文?| 黃羊灘

難測最是風風雨雨。

對于很多北京人來說,2023年的盛夏,注定會被永久記住。

彼時,風急雨驟,天地之間白茫茫一片,山谷之中山洪發(fā)出陣陣轟鳴,列車被逼停,汽車被沖走,房屋泡在水中,街道變成河道……當看到?jīng)_鋒舟上獲救者劫后余生的神情時,很多人才意識到,之前在朋友圈調(diào)笑“杜蘇芮”,有些輕飄了。

這一輪降水實在太大了。來自北京市氣象局的數(shù)據(jù)顯示,此次降雨量極值為744.8毫米,比照北京市600毫米左右的年平均降水量,三天下的雨比往常一年下的雨還多。這也是北京地區(qū)有儀器測量記錄140年以來最大的降雨量。

面對滾滾山洪,人們表現(xiàn)出了強大的力量。暴風雨中,沒有人是孤島;艱難時刻,總有一束光照亮你。愛是行動、是牽掛、是守望相助,答案就在風雨中。

在這次災情中,我們看到了房倒屋塌、斷路斷水的慘狀,更看到各級組織堅如磐石撐起一片天的堅強,看到子弟兵聞汛而動踐行人民利益至上的果敢,看到民間救援隊涉險救人的勇毅,看到各行各業(yè)救人自救的自覺。

這些勇敢的舉動,是“厚德”的最好體現(xiàn),也與這座城市德澤育人、容載萬物的城市品格高度契合。

暴雨當前,基層干部站了出來

“我們動員村干部、企業(yè)負責人,組織大家自救,把不能自理的老人安置到避險點,專人照看……”暴雨初歇,當救援人員徒步來到一度失聯(lián)的門頭溝區(qū)水峪嘴村時,一位滿臉疲憊的老人正坐在鐵軌上休息。此前,老人已帶領村民用鐵鍬給傷員和老人鏟出了一條救援路。

老人是水峪嘴村黨支部書記胡鳳才。此間地處京西古道,平日里,西風古道是絕美風景,此次卻成了洪水肆虐的通道。年已六旬的胡鳳才在此次救災中想在前面、挺在前面,最大限度挽救災害損失,凸顯出基層組織的堅強堡壘作用。

水峪嘴村有近600名村民,大多數(shù)在暴雨紅色預警發(fā)布前就離開村子自行避險了,暴雨發(fā)生時還剩下200人左右。胡鳳才和16位村干部、村內(nèi)公司負責人組成工作專班,為剩下的村民提供飲食、安全保障,那些行動不便的老人,都得到了很好安置。

▲2023年8月2日,北京門頭溝妙峰山民族學校臨時安置點,村民在休息。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

水峪嘴村是此次北京山區(qū)抗洪搶險的一個縮影。因為特殊的地形地勢,這些年來,門頭溝、房山每年都是夏季暴雨重點光顧的地區(qū),加之這兩地的河谷地帶既是行洪通道,也是交通線和人口聚居區(qū),當洪水量超出河道行洪能力時,必然洪水泛濫。

暴雨當前,很多像胡鳳才一樣的基層干部站了出來,主動作為,成了救災的主心骨,在危難時刻,穩(wěn)住了人心,凝聚了民心,增強了信心。不要小瞧了這些村干部的振臂一呼,他們長期與老百姓生活在一起,大家信賴他們,愿意跟他們在一起,所以行動的協(xié)同力很高。

此次暴雨來勢很快,大雨落下來沒多久,就迅速形成地表徑流,眾多徑流匯集在一起,山洪暴發(fā),間不容發(fā)。這也是對各個基層組織和黨員干部責任感、判斷力、溝通力和執(zhí)行力的一次大考。

據(jù)披露,在此次暴雨災害中,房山區(qū)有河北鎮(zhèn)、南窖鄉(xiāng)、霞云嶺鄉(xiāng)等7個鄉(xiāng)鎮(zhèn)共62個村通信信號中斷;門頭溝全區(qū)大部分處于通信中斷狀態(tài),僅妙峰山鎮(zhèn)就曾有17個村受災失聯(lián)。當此之時,外部的救援力量很難及時趕到,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村干部的全力作為,一個個散落的村莊才不至于失序。

也不僅僅是各個村莊,我們看到,此次暴雨中,每一個單位、每一個單元都是一個戰(zhàn)斗的集體,都在基層組織、黨員干部的全力運行下,各自為戰(zhàn)、協(xié)同作戰(zhàn),表現(xiàn)出勇于擔當、勇于作為的精神面貌。

政府治理的基礎和觸點在基層,關鍵則在人。尤其在災情暴發(fā)時,各種信息不明,傳言滿天飛,基層組織和黨員干部的示范作用,就是實打實的旗幟。也唯有充分發(fā)揮各個層級的作用,才能盡快穩(wěn)定人心,最大限度降低損失,并在最短時間恢復正常秩序。

被困列車,就像一個小社會

“我也是別人家的孩子,因為穿了這身衣服,我得對得起大家!”很多人都記住了這位可敬的女乘務員。

她叫趙陽,是K396次列車一名兼職值班員。網(wǎng)上流傳的短視頻里,她那帶著哭腔的嘶喊,在那些猝然被困的旅客那里,在無數(shù)為之揪心的國人心中,不啻是一道天籟清音。有這樣的工作人員在,讓人心里踏實。

列車被困,趙陽冒著大雨下坡去領物資,她說:“這是我第一次遇到這么大的雨,我也怕,怕孩子失去媽媽,但我不能慌,我做的這一切,值得!”

趙陽只是此次受暴雨影響列車上的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員。7月30日中午,豐沙線部分線路中斷后,K396次列車、Z180次列車、K1178次列車,分別被緊急扣停在北京門頭溝的落坡嶺站、安家莊站、沿河城站。在這里,各方協(xié)力譜寫了一曲救援保障的壯歌。

部隊官兵、社區(qū)人員、志愿者、乘務員、村民,都來了,每個人都傾力相助,盡最大努力保障乘客的安全和生活需求。行動不便的老人,參加夏令營的孩子,進京求醫(yī)的病人……每個人都在這場突發(fā)災難中被照拂。

▲2023年8月3日,豐沙線沿線的安家莊站Z180次、落坡嶺站K396次最后一批因水災滯留旅客乘轉運客車順利抵達北京豐臺站。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

這些暴風雨中的車廂,就成為此次北京特大暴雨的一個典型場景。車廂就像一個小社會,大家一起努力,凝聚起克服困難的心氣;車廂也是一個力量源,傳遞著奮斗、抗爭的力量。

什么叫眾志成城、不怕困難、堅韌不拔?透過小小的車窗,都可以看得見、觸摸得到。這個世界上,沒有人生來就是英雄,只不過,每臨大事,很多人身上就會迸發(fā)出燦爛光華,點亮自己,也照亮他人。

抗洪救災是一個系統(tǒng)工程,人員需要轉移安置,物資需要協(xié)同配置,險情需要綜合判斷,所有人的生活也需要有序保障……所有這些,通過此次感動全網(wǎng)的滯留鐵路大救援,完美地做到了。正是有了這樣的動員協(xié)同能力,我們才能一次次戰(zhàn)勝困難,迎難而上。

不管“攤子”大小,道理是一樣的。此次迎戰(zhàn)暴雨,北京市全力應對,從7月29日17時30分升級發(fā)布暴雨紅色預警信號,到8月2日7時30分解除暴雨黃色預警,全市處于暴雨紅色預警時長為61.5小時。如此滾動式全時段預警,值得肯定。災情發(fā)生后,更是全城緊急動員,舉全市之力搶險救災,可圈可點。

挺身而出,他們都是普通人

“我也怕回不去。但是,一方有難八方支援。別人遇到我有困難,也會救我。”在網(wǎng)上被稱為“鏟車俠”的劉兵一口京腔十分流利。

7月31日上午8時,房山區(qū)青龍湖鎮(zhèn)北車營村暴雨傾盆,一家三口被困洪流。劉兵開著鏟車逆流而上,頂開淤泥和障礙物前進,用鏟斗將兩個大人和一個孩子送至安全地帶。其間,洪水一度沒過了鏟車輪胎。他說:“害怕了也沒招了,因為我是一條命換三條命!”

▲2023年7月31日,劉兵開著鏟車,在房山的洪水中救人。圖/網(wǎng)傳視頻截圖

像劉兵這樣的熱心腸漢子,太多了。一個開著車燈為行人照亮馬路的普通人;一個個不顧個人安危前來解救的鄰居;一位位24小時日夜值守橋梁的工作人員……很多人都沒有留下名字,他們都是平凡的英雄。也正是因為有了無數(shù)個普通人的主動援手,這次雨災才能平穩(wěn)度過。

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無數(shù)逆流而上的民間救援者。暴雨有多猛烈,救援就有多艱險,而哪里最艱險,他們就奔向哪里。他們的古道熱腸、行動力、專業(yè)精神,在此次強降雨搶險救災中,得到充分展現(xiàn)。每一個被水圍困的村民看到他們,都會長舒一口氣。這是對生命的敬畏,對奉獻的表彰。

一次次義無反顧的沖鋒,一場場不顧安危的救援,向水逆行的英雄們?yōu)樗思偭死Ы饬宋?,自己卻作出巨大的犧牲,有人甚至獻出了生命。

就在此次救災中,北京房山藍天救援隊王宏春、劉建民兩名隊員被急流沖走,不幸犧牲。劉建民在隊里的代號是“追夢人”。誠如斯,他和隊友做到了以生命赴使命,以生命護生命。

▲藍天救援隊隊員在北京門頭溝洪災中組織救援。圖/新京報我們視頻截圖

從來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,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人。勇敢是一種力量,善良同樣也是。而且,善良能引發(fā)更持久、更強大的共情力、行動力。這就是守望相助的根基。

他們都是普通人,都是這座兩千萬人大城的普通一分子,每日都在為生計操勞,過著平凡的日子。他們也都是父母牽掛的兒女,是孩子依賴的爸媽,是大家可信賴的朋友。然而,一旦遇到大事,他們身上善的火種便閃耀起來。

這種從自我到利他、從小我到大家的連接,與個體的修養(yǎng)有關,也與一座城市所孕育滋養(yǎng)的精神品格有關。因為有愛而義無反顧,因為有愛而無私奉獻。他們是一個社會的守望力量。

當下,北京市已解除暴雨黃色預警,這一輪特大暴雨終于過去了。接下來的災后重建,還有很多重任要一一擔當。但無論如何,我們不能也不會忘記災難來臨時那些逆行的身影,不會忘記危急關頭那一條條溫暖的臂膀,不能忘記那么多陌生人的犧牲。

災難每每讓人心痛,也每每考驗人性、磨礪意志、擦亮品性。每一次災難過后,除了一地狼藉,也會升華寶貴的精神價值,激發(fā)人、鼓舞人,并匯聚成同情心、同理心,引領人們繼續(xù)勇敢前進!

撰稿 / 黃羊灘 (媒體人)

編輯 / 劉天紅

校對 / 吳興發(fā)

關鍵詞:
24小時熱點 精彩推薦
資訊新聞
?